新闻中心
Information Centre
Information Centre
时间:2023-07-10 16:01:55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公司全国行活动,加快中小公司数字化转型步伐是其中一项重点工作。
中小公司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是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然之举,但也是中小公司发展难点所在。中小公司缺技术、缺钱、缺人,容易陷入&濒诲辩耻辞;单打独斗&谤诲辩耻辞;困境,要予以重视。
中小公司应是数字化转型的主体。中小公司是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中小公司智能化程度代表着一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潜能。比如,德国有一大批&濒诲辩耻辞;隐形冠军&谤诲辩耻辞;公司,强调中小公司是&濒诲辩耻辞;工业4.0&谤诲辩耻辞;的主要实施者;美国要求智能制造应连接中小公司,并创建生态系统帮助中小公司应对挑战。
在我国,中小公司是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公司群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中小公司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关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全局。
智能制造是中小公司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技术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是贯穿设计、生产、服务等全流程的先进生产方式,能提高效率、效益和质量,是中小公司提升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尤为重要的是,智能制造注重全产业链同步发展,只有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共享,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濒诲辩耻辞;信息孤岛&谤诲辩耻辞;,才能真正构建起大中小公司融通创新的发展新生态。
我国中小公司数字化转型一直面临没钱、没人、没技术、没效果等困境,导致&濒诲辩耻辞;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谤诲辩耻辞;。中小公司的一大特征就是小,而数字化转型对公司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有一定要求,中小公司在这些方面没有大公司实力雄厚,也没有数字化转型的相关人才。尤其是在生存面临较大挑战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公司更难有资源和精力投入数字化转型。不少中小公司认为虽然数字化改造能降本增效,但前期投入太多,两相抵消差不了太多,忽视了智能制造的中长期优势。
想转型的中小公司也面临着&濒诲辩耻辞;单打独斗&谤诲辩耻辞;的困境。随着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我国数字化转型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扩展。在这一进程中,大型公司凭借资金、人才、技术资源等数字化转型的先发优势,超过半数步入了深度应用阶段。但大公司的数字化路径并不一定适合中小公司。市场调研显示,中小公司多以自身生产技术的进步为目标独自开展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缺乏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下游公司的联系,其数据体系往往不能在产业链中流通,变成了&濒诲辩耻辞;信息孤岛&谤诲辩耻辞;。
聚合力量,变&濒诲辩耻辞;单打&谤诲辩耻辞;为&濒诲辩耻辞;团体赛&谤诲辩耻辞;,是推动中小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濒诲辩耻辞;不会转&谤诲辩耻辞;是因为转型能力不够,那就要搭建数字化转型公共平台,降低中小公司的转型门槛。&濒诲辩耻辞;不能转&谤诲辩耻辞;是因为转型成本偏高,需要探索普惠型云服务政策,推广一批&濒诲辩耻辞;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能用出效益&谤诲辩耻辞;的优质数字化服务产物,让中小公司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升数字化水平。&濒诲辩耻辞;不敢转&谤诲辩耻辞;是因为转型阵痛期太长,有待发挥龙头公司和平台公司的力量,构建起良好生态,放大公司协同发展的效应,以大带小,最终打造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公司共生共享、互补互利的合作模式。
来源:经济日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图片等信息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平台所有,仅用于学术分享,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做删除处理!